Compare Plans

环路中继网关详解:工作原理、应用场景与主流产品选购指南_2025最新版

更新时间:2025-09-11

1. 基本概念

环路中继(Loop Trunk)通常指采用环路启动信令(Loop-Start Signaling)的中继线路。在传统电话网络中,用户摘机(off-hook)会闭合回路,交换机检测到环路电流变化即认为有呼叫请求,这种方式称为环路启动。环路中继多用于模拟电话线路(如POTS线路),是用户终端到交换机的一种简单信令方式。相比之下,接地中继(Ground-Start Trunk)采用接地检测信令,需要双方交换接地信号后再闭合回路,避免了两台设备同时摘机可能导致的冲突(glare)。接地中继一般用于交换机之间或PBX中继连接,可靠性更高。
环路中继
环路中继网关(Loop Trunk Gateway)是一种将环路中继线路集成到IP语音网络中的设备或模块。它通常具有若干模拟中继端口(FXO口),用于连接传统电话线路(环路中继),并通过IP网络与VoIP系统对接。简单来说,环路中继网关充当了模拟电话网络IP电话网络之间的桥梁:它的一侧通过模拟中继线接入PSTN或PBX,另一侧通过以太网接入IP PBX、软交换或互联网电话服务。环路中继网关能够识别环路启动信令,将模拟语音转换为数字语音,并处理呼叫的建立和释放。
与数字中继网关(如支持PRI/SS7的网关)相比,环路中继网关使用的是模拟中继接口,每条中继线对应一对物理线路(二线制),信令和语音都在这对线上传输。因此,环路中继网关的端口密度通常较低(常见4口、8口等),适合需要接入少量模拟中继线的场景。而数字中继网关通过高速链路(如E1/T1)可同时承载数十条话路,适合大规模中继连接。
总的来说,环路中继网关让传统模拟中继线路能够融入VoIP网络,实现模拟电话与IP电话的互通。它保留了原有模拟线路的使用方式(如拨号习惯),同时借助IP网络传输语音,常用于企业电话系统改造、呼叫中心扩容等场景,以保护现有投资并逐步向IP通信过渡。

2. 工作原理

环路中继网关的工作原理可以从硬件和软件两个层面来理解:
  • 硬件组成:典型的环路中继网关包含模拟中继接口板(FXO接口)、数字信号处理器(DSP)、语音编解码器以及网络接口等。FXO接口直接连接模拟电话线路(环路中继),检测摘挂机、拨号音、忙音等模拟信令;DSP和编解码器负责将模拟音频转换为数字语音流(如采用G.711、G.729等编码);网络接口(以太网)则用于将数字化的语音通过IP协议发送到VoIP网络。一些网关设备可能采用通用CPU结合专用语音处理芯片,以实现高密度的语音通道处理。
  • 软件架构:环路中继网关通常运行嵌入式实时操作系统或固件,其中包含信令处理模块媒体处理模块。信令处理模块监测FXO端口的状态变化(如环路电流变化表示摘机),解析模拟线路上的拨号脉冲或双音多频(DTMF)信号,并将这些事件转换为VoIP协议消息(如SIP的INVITE、BYE等)发送给上层呼叫控制设备(如软交换或IP PBX)。媒体处理模块则负责语音编解码、回波消除、静音抑制等功能,以保证语音质量和传输效率。此外,环路中继网关需要支持相应的VoIP控制协议,如SIP、H.323或MGCP/Megaco,以便与IP网络侧的呼叫服务器通信。
一个典型的呼叫流程如下:当环路中继上的电话摘机时,网关检测到环路闭合,向上层发送呼叫请求;得到路由指令后,网关将模拟语音采样并压缩为IP包,通过SIP等协议发送到对端;对端接听后,语音包经网关解码还原为模拟信号传给对方电话,从而完成通话连接。通话结束时,网关检测到挂机(环路断开),释放相关资源并通知IP侧结束会话。
环路中继网关还具备一些增强功能,例如呼叫信令转换(将环路中继的模拟信令转换为数字信令)、来电显示传递(如果线路支持,将模拟来电显示转换为SIP头信息)、语音活动检测舒适噪音生成(提高网络传输效率和通话舒适度)等。这些功能由软硬件协同实现,确保模拟与IP网络之间的通信顺畅可靠。

3. 应用场景

环路中继网关广泛应用于需要将传统模拟中继线路接入IP通信系统的场合。以下是几个主要应用场景:
  • 企业PBX改造:许多企业过去使用PBX通过模拟中继线连接PSTN。在向IP PBX或云电话系统迁移时,可通过环路中继网关暂时保留原有模拟中继线路,实现新旧系统并存。例如,企业部署IP PBX后,利用环路中继网关连接若干模拟中继线,使内部IP电话仍可拨打和接听PSTN电话,同时逐步减少模拟线路数量。这样既保护了企业对现有通信线路的投资,又引入了VoIP的灵活性和成本优势。
  • 呼叫中心扩容:呼叫中心常需要大量中继线路来接入呼入电话。在扩容时,若暂时无法增加数字中继(如PRI)或希望混合使用多种线路,可采用环路中继网关增加模拟中继端口。例如,一个呼叫中心已有E1数字中继,可再通过环路中继网关接入几条模拟中继线作为备用或补充,用于特定号码接入或分时段话务高峰。环路中继网关部署灵活,可按需增减端口,帮助呼叫中心以较低成本扩展线路容量。
  • 模拟线路接入:某些行业或场所仍依赖模拟电话线路,例如酒店、医院、校园等场所可能存在大量模拟分机或传真机。通过环路中继网关,这些模拟终端可以连接到IP PBX或软交换系统,实现统一管理。例如,酒店可使用高密度模拟网关(含FXS接口)连接客房电话,同时通过环路中继网关连接运营商模拟中继线,实现酒店内部电话与外部电话的通信。这种方案避免了大规模布线改造,保护了现有模拟设备的投资。
  • 应急通信与备份:在一些关键通信系统中,环路中继网关可用作数字线路的备份。例如,当企业的SIP中继或PRI数字中继发生故障时,环路中继网关连接的模拟线路可以作为应急通信手段,确保基本的语音通信不中断。这种“双线路”冗余方案在政府、公共事业等对可靠性要求高的部门中比较常见。
  • 农村及偏远地区通信:在某些农村或通信基础设施薄弱的地区,运营商可能仅提供模拟电话线路(POTS)服务。通过环路中继网关,这些地区的用户也能接入VoIP网络。例如,运营商可以在当地安装一个环路中继网关,连接若干条POTS线,并通过宽带将语音转送到中心机房的软交换,从而以较低成本为偏远用户提供IP电话服务。
总之,环路中继网关为传统模拟中继提供了一个平滑过渡到IP通信的途径。在需要兼容模拟和数字系统的场景下,它能够发挥重要作用,既满足了当前业务需求,又为未来全IP通信打下基础。

4. 相关技术与标准

环路中继网关涉及模拟电话信令、语音编码以及VoIP协议等多方面的技术和标准:
  • 模拟中继信令:环路中继采用环路启动(Loop-Start)信令机制,即通过线路直流环路的通断来表示摘挂机状态。当电话摘机时,环路电流形成,网关检测到电流变化即认为有呼叫请求;挂机时电流中断,表示呼叫结束。这种信令简单直接,被广泛用于用户线和小型PBX中继。与环路启动对应的还有接地启动(Ground-Start)信令,常见于交换机间中继,需要双方交换接地信号以避免冲突。环路中继网关通常支持这两种模拟中继信令模式,可根据连接设备类型进行配置。
  • 语音编码(Codec):为了在IP网络上高效传输语音,环路中继网关必须将模拟语音数字化并压缩编码。常用的语音编码标准包括:< >G.711:未压缩的PCM编码,音质好(64kbps),延迟低,是VoIP中最常用的 codec 之一。G.729:高效压缩编码,码率8kbps,语音质量良好,占用带宽小,适合带宽受限的场景。G.723.1:极低码率编码(5.3/6.3kbps),常用于早期VoIP网关,但音质相对一般。iLBC:互联网低比特率编码,专为丢包和抖动环境设计,码率13kbps,适合无线网络VoIP。AMR(自适应多速率):主要用于移动语音编码,有窄带和宽带版本,某些网关支持以兼容移动网络语音。VoIP控制协议:环路中继网关需要与IP网络侧的呼叫控制设备通信,因此支持主流的VoIP协议:
    • SIP(会话初始协议):由IETF制定的多媒体通信协议,用于创建、修改和释放会话。作为基于文本的应用层控制协议,SIP具有灵活性高、易于实现和扩展等优点,是IP语音会话控制协议的代表,能够支持多种多媒体服务。环路中继网关通常作为SIP用户代理(UA)或网关设备,通过SIP与IP PBX或软交换交互呼叫信令。
    • H.323:由ITU-T制定的一套在分组网络上提供多媒体通信的协议族,包括呼叫信令(H.225.0)、媒体控制(H.245)等。H.323曾广泛用于VoIP和视频会议系统,环路中继网关可作为H.323终端或网关,与H.323网络对接。
    • MGCP/Megaco(媒体网关控制协议):MGCP由IETF提出,Megaco(H.248)由ITU-T和IETF联合制定,两者功能类似。它们采用主从模式,由媒体网关控制器(如软交换)控制媒体网关的动作。环路中继网关如果工作在MGCP/Megaco模式下,自身不处理呼叫路由决策,而是接受控制器指令来执行摘机、拨号、放音等操作。
    • SIGTRAN:用于在IP网上传输传统电信信令(如SS7)的协议栈。环路中继网关本身处理的是模拟信令,不直接使用SIGTRAN;但在大型网络中,若网关连接的是支持随路信令的数字中继,则可能需要通过SIGTRAN与软交换交互。因此,部分高端网关也提供SIGTRAN支持,以实现SS7与IP信令的转换。
  • 其他相关标准:除了上述核心技术,环路中继网关还涉及一些配套标准和协议,例如:
  • RTP/RTCP:实时传输协议(RTP)用于承载语音数据报,RTCP用于监控传输质量和带宽控制。环路中继网关会为每个通话建立RTP流,并通过RTCP报告抖动、丢包等信息,以协助QoS保障。
  • QoS与带宽管理:为保证语音质量,网关通常支持802.1p/Q VLAN优先级、DiffServ等机制,将语音包标记为高优先级传输。此外,网关可能内置流量整形、拥塞避免算法,防止突发流量影响语音。
  • 安全与加密:随着VoIP安全需求提高,环路中继网关也逐步支持TLS(用于SIP信令加密)和SRTP(用于语音媒体流加密),以防止窃听和篡改。一些产品还提供IP访问控制列表、SIP信令认证等安全功能,保护网关不被未授权访问。
  • 管理与监控:网关通常支持SNMP协议以被网络管理系统监控,支持Syslog日志输出和远程管理(通过Web界面或CLI)。部分厂商提供集中管理平台,可对多个网关设备进行配置下发、固件升级和状态监测。
下图清晰地展示了环路中继网关在不同网络之间的关键作用,它作为桥梁,实现了从传统模拟电话网络到现代IP网络的信令与媒体转换。
环路中继网关工作原理示意图
总的来说,环路中继网关融合了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技术标准,既遵循PSTN模拟信令规范,又兼容IP网络的通信协议。通过遵循这些技术标准,不同厂商的设备之间才能实现互联互通,保障语音通信的质量和可靠性。

5. 主流产品与厂商

市场上提供环路中继网关(模拟中继网关)的厂商众多,既包括国际知名的通信设备公司,也包括专注于VoIP领域的厂商。以下列出一些主流产品及其特点:
思科VG450模拟语音网关,展示前后面板
思科VG400系列设备,展示了前面板和后面板的各种端口
Dinstar MTG3000系列数字中继网关
Dinstar MTG3000系列数字中继网关,展示了其端口布局和指示灯
  • Cisco(思科):作为网络通信领域的领导厂商,Cisco提供系列化的语音网关产品。例如,Cisco VG系列模拟语音网关(如VG224、VG310、VG450等)支持FXS和FXO接口,可用于连接模拟电话和中继线。Cisco的网关通常与Cisco Unified Communications Manager(CUCM)紧密集成,提供强大的呼叫控制和管理功能。其特点是稳定性高、可靠性强,适合企业级部署。
  • Patton(巴顿):Patton是知名的通信接入设备厂商,其SmartNode系列媒体网关在中小型运营商和企业中应用广泛。Patton SmartNode 10100系列是一款电信级媒体网关,可提供4到8个T1/E1数字中继端口或高密度模拟端口,实现TDM网络与IP网络的融合。该系列网关支持多种信令(包括CAS随路信令、PRI和SS7)以及VoIP协议,具备高可靠性设计(如双电源冗余),非常适合需要混合接入模拟和数字线路的场景。
  • TelcoBridges(TelcoBridges):加拿大TelcoBridges公司专注于媒体网关和信令网关解决方案,其3200系列网关提供从16到64路T1/E1的高密度语音处理能力。TelcoBridges的设备常被运营商用于核心网的TDM向IP过渡,支持SIP、H.323以及SIGTRAN协议,可将传统SS7信令转换为IP信令。其产品以高性能和高稳定性著称,在全球多个运营商网络中部署。
  • Bekiot(贝克):Bekiot是开源通信领域的重要厂商,提供板卡和网关设备。其NetBorder系列是高密度SS7到VoIP媒体网关,可无缝连接下一代VoIP网络与传统SS7电话网。Bekiot网关通常运行其专有的Asterisk-based操作系统,具备灵活的配置和丰富的接口模块(支持FXO、FXS、T1/E1等)。Bekiot的产品性价比高,深受中小企业和呼叫中心青睐。
  • Dinstar(鼎信通达):Dinstar是一家中国的VoIP设备厂商,产品涵盖模拟网关、数字网关、IP PBX和会话边界控制器等。Dinstar的MTG系列数字中继网关(如MTG200、MTG1000、MTG3000等)支持1到多个E1/T1端口,可将ISDN PRI、SS7等数字中继转换为SIP/IP中继。其特点是功能齐全且价格相对亲民,支持主流协议和丰富的语音编解码,在国内外中小企业和运营商市场占有一定份额。
  • KeneUC(科能):KeneUC是VoIP和统一通信领域的领先厂商,其媒体网关产品线覆盖企业级到运营商级。例如,KeneUC的MediaPack系列媒体网关可提供高密度的模拟和数字接口,用于连接PBX和IP网络。KeneUC设备以高质量语音和强大的互通性闻名,支持各种编解码和协议,常用于需要与多种现有电话系统集成的大型企业和呼叫中心。
  • 其他厂商:此外,市场上还有许多其他提供环路中继网关的厂商,例如华为(Huawei)(其UAM系列语音网关支持模拟和数字中继,广泛应用于运营商和企业)、Avaya(通过其G系列网关为自身IP Office等系统提供模拟接入)、Yeastar(云星)(中小企业IP PBX及模拟网关,如TA系列模拟网关,提供FXO/FXS接口)等。这些厂商的产品各有侧重,但总体目标都是实现模拟电话网络与IP网络的连接。
下图对比了部分主流厂商高密度媒体网关的最大并发通道数,直观反映了不同产品在处理能力上的差异。
主流高密度媒体网关并发通道数对比
选择环路中继网关产品时,需要考虑端口数量和类型(FXO/FXS数量、是否支持E1/T1等)、支持的协议和编解码、并发呼叫容量、可靠性(冗余电源、掉电逃生等)以及厂商的技术支持和服务等因素。不同厂商的产品在功能和性能上各有特色,用户应根据自身需求(如企业规模、现有系统、未来扩展等)进行评估和选择。

6. 性能指标与测试方法

评估环路中继网关的性能和可靠性,需要关注一系列技术指标,并通过专业的测试方法加以验证:
  • 并发呼叫数:指网关能够同时处理的通话数量,通常以并发通道数表示。并发呼叫数取决于网关硬件处理能力(CPU/DSP性能)和软件优化。例如,某网关标称支持128路并发呼叫,意味着它在满负荷时可同时进行128路通话而不出现明显性能下降。在测试中,可使用呼叫产生器模拟大量同时呼叫,逐步增加数量直至网关资源耗尽,以确定其实际并发容量和瓶颈。
  • 语音质量:语音质量是网关最重要的指标之一,通常用平均意见分(MOS)来量化用户主观满意度。MOS分值范围1~5,越高表示音质越好。影响语音质量的因素包括编解码器类型、网络延迟抖动、回波以及网关的语音处理算法等。测试时,可使用语音质量评估工具(如P.862 PERCEPTUAL EVALUATION OF SPEECH QUALITY, PESQ)对网关处理后的语音进行客观评分。优秀的环路中继网关应在各种编解码下都能提供MOS≥4.0的清晰语音,并具备回波消除(通常支持64ms或128ms回波尾长)、舒适噪音生成等功能来提升音质。
  • 延迟与抖动:语音从模拟端到IP端的端到端延迟应尽可能低。一般要求单向传输延迟在150ms以内以保证通话流畅。延迟包括模数转换、编码、封包、网络传输、解码和数模转换等各环节的总和。环路中继网关自身的处理延迟通常很小(几毫秒量级),但如果启用了复杂算法(如长时回波消除、语音识别等)可能略有增加。抖动是指语音包到达时间的波动,网关需内置抖动缓冲机制平滑抖动,防止语音断续。测试时,可在网络中引入人为抖动,验证网关输出语音是否保持连续稳定。
  • 可靠性与稳定性:作为通信关键设备,环路中继网关必须具备高可靠性。这包括硬件可靠性(无故障运行时间MTBF)和软件稳定性(长时间高负荷运行不崩溃)。测试方法通常是进行压力测试稳定性测试:让网关长时间满负荷运行(例如连续数日保持所有通道处于通话状态),观察其CPU/内存占用、是否出现丢包或通话中断等现象。同时还应测试网关在异常情况下的表现,如网络瞬断、掉电重启、大量呼叫突发等,验证其是否能快速恢复服务、保持呼叫不中断或优雅降级。
  • 信令处理能力:环路中继网关需要处理模拟信令和IP信令的转换,因此信令处理性能也很重要。指标包括每秒能够处理的呼叫建立数(CPS)、信令消息的延迟和正确率等。例如,某些网关每秒可处理数十甚至上百次呼叫建立。测试时,可使用信令测试仪模拟大量SIP或SS7消息,检查网关响应是否及时,有无消息丢失或处理错误。对于模拟侧,可检查摘机到拨号音时延、拨号脉冲识别准确率、忙音检测等是否符合规范。
  • 安全性:在安全方面,需测试网关抵御常见攻击和未授权访问的能力。例如,验证其是否支持SIP信令的认证和加密(TLS/SRTP)、是否有防护拒绝服务(DoS)攻击的机制、是否能阻止非法设备注册等。此外,可检查管理接口的安全(如HTTPS登录、SSH访问控制)以及设备是否有内置防火墙或ACL功能。安全测试可以通过模拟攻击(如发送恶意SIP消息、洪水攻击等)来评估网关的防护效果。
  • 管理与维护:虽然不是直接的性能指标,但网关的可管理性和可维护性也很重要。包括是否支持远程管理和监控(SNMP、Syslog)、配置备份与恢复、固件升级方式等。在测试中,可以验证这些管理功能是否正常,例如通过SNMP获取网关状态信息是否准确,通过Web界面或CLI配置是否生效,固件升级过程是否稳定可靠等。
下图展示了评估环路中继网关性能时需要重点关注的核心指标体系。
环路中继网关核心性能指标评估体系
综合以上指标,对环路中继网关进行全面测试,有助于确保其在实际部署中能够满足业务需求。在实际测试中,常使用专业的VoIP测试仪表(如思博伦Spirent、Ixia等)或开源工具(如SIPp、Asterisk配合测试脚本等)来模拟负载和评估性能。通过科学的测试方法,可以量化网关的各项性能,并发现潜在问题,为优化配置和选型提供依据。

7. 发展趋势

随着通信技术的演进,环路中继网关也在不断发展以适应新的需求和环境。未来的发展趋势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向全IP和云化演进:传统模拟中继正在逐步被IP中继取代,环路中继网关作为过渡产品,其功能将越来越多地被基于云的解决方案所替代。许多企业开始采用纯SIP中继或云PBX,减少对模拟线路的依赖。因此,厂商在设计新产品时更加强调IP兼容性和云集成能力。例如,新一代网关支持直接注册到云端软交换或统一通信平台,实现远程配置和集中管理,方便企业向云通信迁移。
  • 更高集成度与智能化:未来的网关设备将趋向更高的集成度,将多种功能融合在单一平台上。除了基本的语音中继功能,网关可能集成会话边界控制(SBC)、防火墙、加密等安全功能,以及语音识别、智能IVR等增值服务。通过内置AI算法,网关可以实现更高级的应用,如实时语音分析、自动故障诊断等。这将使网关从单纯的“转换桥梁”升级为智能通信节点,为用户提供更丰富的服务。
  • 支持5G和新网络:随着5G移动通信的普及,未来的通信网络将更加IP化和无线化。环路中继网关需要适应新的网络环境,例如支持通过5G网络传输语音(VoNR)或者与5G核心网对接。一些厂商已经在研发支持5G NSA/SA接入的网关设备,以满足偏远地区或特定行业通过5G回传语音的需求。此外,网关也将支持IPv6等新网络协议,确保在下一代网络中无缝运行。
  • 绿色节能与可靠性:在全球倡导节能减排的背景下,通信设备的能效也成为重要考量。未来的环路中继网关将采用低功耗硬件架构和智能电源管理,在空闲时降低能耗。同时,为了保障关键通信不中断,高可靠性设计将继续加强,例如冗余架构(双机热备)、更快速的故障切换机制等。在一些极端环境应用中,网关还将提高环境适应性(如宽温、防尘等),以适应户外或工业场景的需求。
  • 模拟线路的逐步退网:需要指出的是,随着电信运营商加速关闭PSTN模拟网络(许多国家计划在未来几年内关停铜线电话业务),环路中继网关的市场需求将逐渐减少。长期来看,纯数字和IP通信将成为主流。因此,环路中继网关的发展也将与运营商退网策略相协调,提供“平滑过渡”方案,例如支持模拟转SIP的云服务,帮助用户在模拟线路关停时无缝切换到IP中继。
总的来说,环路中继网关作为传统与现代通信的桥梁,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发挥作用,但会不断融入新技术以延长生命周期。其发展趋势可以概括为:更加IP化、智能化、融合化,同时兼顾过渡时期的可靠性和兼容性需求。最终,随着全IP通信时代的到来,这些网关设备也将完成历史使命,让位于完全基于IP的通信解决方案。

下一篇

相关内容

手机接收短信验证码平台系统网关

手机接收短信验证码平台系统网关

智能无线融合通信(简称KNW32)是一款用于无缝连接PLMN移动网络和VoIP语......

通信知识

2025-08-20

SIP 网关服务器是什么?怎么配置与应用?

SIP 网关服务器是什么?怎么配置与应用?

一、SIP网关服务器是什么1、SIP网关服务器的定义和功能SIP网关服务器是一种......

通信知识

2025-05-06

统一网关(功能、应用与优势全解析)

统一网关(功能、应用与优势全解析)

一、统一网关概述统一网关是一种网络设备或软件系统,它作为微服务后端服务的统一入口......

通信知识

2025-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