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为易燃易爆环境设计的扩音电话
基于SIP协议的网络电话机
实现不同通信网络间基于SIP协议的信息转换与交互
为应急通信系统提供应急广播设备
专用的应急指挥通中心通信调度设备
提供寻呼、广播、对讲、电话、报警等功能...
提供语音、视频通信相互转换功能...
集成了扩音、对讲、调度、消防联动和报警等多种功能。...
用于实时调度和指挥工作,快速响应和协调沟通...
语音、视频、消息、会议、协作等多种通信方式融为一体...
整合了语音、视频、文本等多种沟通方式,...
确保矿工生命安全和煤矿生产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集紧急电话对讲、广播和管理调度的综合管理系统......
集数字化、集成化、智能化技术实现音视频通信...
博客
会议通信类型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
.从参加会议的人数划分:可分为只有两方参加的点到点会议和有多方参加的多点会议。一般考虑的都是多点会议,点到点会议常为会议的初始阶段,其后通过添加的方式扩展到多点会议。
.从会议控制的方式划分:可分为集中式控制会议和分布式控制会议。前者只有一个MC;后者包含多个MC,实现分级控制,一般适用于大型会议。
.从媒体通信的组织方式划分:可分为集中通信型会议和分散通信型会议。前者包含一个MP,由MP负责将通信信息分发到每个参会终端;后者由各个终端自行进行相互间的通信。
H.323考虑的主要是集中式控制的多点会议,下面介绍按媒体通信方式和形成方式可划分为如下几种型式:
在该类会议中,所有参会终端(包括网关)和MCU中的MC建立H.245控制信道的点到点联系,该MC执行对整个会议的集中控制。
各终端的音频、视频和数据信道和MCU中的MP相连。该MP对各终端送来的信号进行音频混合、视频交换或混合和T.120数据分配,然后将处理所得的音频、视频和数据流再送回各终端。MP可以选择转送哪一个终端或哪几个终端的信号,也可以对不同的音频、视频和数据格式和比特率进行转换,使得各个参加会议的终端可以使用不同的通信模式。视频信号还可以采用多播方式分发至各终端。
支持该类会议的MC所在实体发送H.245终端能力集消息时,其复用能力单元的MC能力字段应指示具有集中式会议MC功能。参加该类会议的终端和网关,其终端能力集/复用能力/接收多点能力/媒体分配能力应设定为:集中式控制、集中型音频、集中型视频、集中型数据。如果终端能够接收多播信号,则其接收多点能力还应指示具有多播能力,这样MP才能采用多播方式分发视频信号。在H.323系统中,所有终端都应具有集中型多点会议能力。
图5.43为集中型多点会议结构示意。其中,虚线表示控制信道,传送H..245控制消息;实线表示逻辑信道,传送媒体信息。
图5.43 集中型多点会议
该类会议的终端仍然以点到点的方式和MC建立H.245通信信道连接,MC可以位于MCU、网关、网闸或某个终端中。各终端的数据信号一般仍通过MP集中分发,但音频和视频信号则直接发送至其它终端,其发送方法有两种:多播方式和多重单播方式。所谓多重单播指的是每两个终端之间都建有单播信道。
此时,原来集中型会议中的MP功能分散到各终端完成。每个终端接收其它终端来的视频信号后,要选取其中1个或多个信道向用户播放。接收音频信号后,要执行音频混合功能,然后将组合音频信号送给用户。
MC仍然具有对会议的控制功能,例如主体控制、视频广播、视频选择等,其实现方法是从某终端接收H.245请求消息,同意后向其它终端发送控制消息,使他们的视频多播起作用或不起作用。MC还可以通过流星控制命令控制终端的多播发送。
参加该类会议的终端,其终端能力集的媒体分配能力设定为:集中式控制、分散型音频、分散型视频、集中观数据。
图5.44给出分散型多点会议的结构示意。
图5.44 分散型多点会议
该类会议的终端和MC之间仍然是点到点的H.245控制连接。音频和数据信道连接至MP,由MP进行音频混合,并能为每个终端发送不同的组合音频信号。视频信号则经由多播或多重单播方式在终端间直接传送。
终端的媒体分配能力设定为:集中式控制、集中犁音频、分散型视频、集中型数据。
该类会型和第3种会议类似,只是音频信号采用直接传送方式,视频信号经由MP集中分发,可以根据需要为每个终端发送不同的视频流,也可以按多播方式统一发送,以降低网络带宽消耗。
终端的媒体分配能力设定为:集中式控制、分散型音频、集中型视频集中型数据。
这类会议开始时是一个点到点会议,以后在呼叫过程中通过邀请他人或他人主动加入的方式扩展成为多点会议。它要求在初始的点到点呼叫中必需有一个MC。其可能的情况包括:其中一个终端含有或两个终端都含有MC;呼叫控制通过网闸转接,该网闸具有MC功能;虽然只是两方呼叫,但也是通过MCU作为多点呼叫来处理的。
该类会议的扩展控制有其特殊性,H.323专门对其信令过程作了详尽的规定。
由上可知,各种型式的集中控制式多点会议的共同特点是,会议各类媒体信道的连接控制都集中归于MC。MC利用前面所述的H.245通用控制消息和有关会议控制的一些特定消息完成对各终端和会议功能的控制。下面概要说明控制机理的要点。
每一端点应与MC完成呼叫建立,建立至MC的H.245控制估道。由于MC本身并无独立的地址,无法作为呼叫方,因此一般MC是位于MCU中的,但也可能位千网闸或终端中。为了支持会议呼叫,呼叫建立消息的UUIE中增加两个数据单元:
· 会议标识(CID):唯一标识会议的全局号码,关联该会议所属所有呼叫的信令消息,由会议发起端点创建。CID由16个八位位组组成:
CID八位位组 15~10 9~8 7 6 5~4 3~0
八位位组名 N5:NO Cl:CO HI AV Ml:MO L3:l.O
其中,0为最低八位位组。
N5:NO为48位LAN地址。如无此地址,则以随机数充填。
Cl:CO为16比特计数器,每次会议加1。
H1、A,Ml:M0、L3:L0为100ns时钟计时值的最低60比特,时钟起始时间是当地时区1582年10月15日。比特排列顺序为:
V为4比特的版本号,位于CID字节6的低4比特。由此可见,这样构成的CID在整个LAN范围内必定是唯一的。
· 会议目的:指示建立该呼叫的目的。可取值为:创建(创建新会议)、加入(加入已有会议)、邀请(邀请新端点加入已有会议)。
和MC建立H.245控制连接后,利用主从确定过程确定主MC,即经由MC位置指示消息通告主MC的地址,然后利用能力交换过程选定会议型式(集中型或分散型),会议型式的选择受限于端点和MC的能力。对于每个新加入的端点,MC用“终端号分配“消息赋予终端号,用“终端加入会议“消息通知其它端点新成员的加入,新端点也可用“终端清单请求“消息请求其它端点的名单。
该过程就是确定各个逻辑信道的媒体类型、编码方式、媒体信道和媒体信道运输层地址等参数。
在单播情况下,端点通过“打开逻辑信道”和“打开逻辑信道证实“消息建立至MCU或另一端点的逻辑信道。
在多重单播情况下,端点必须逐一打开至所有其它端点的逻辑信道。由于端点只和MC建有H.245控制信道,因此“打开逻辑信道“消息必须送往MC,消息中带有逻辑信道对端的终端号,然后由MC转送给对端。端点收到回送的“打开逻辑信道证实“消息,可根据消息中的“前向逻辑信道号”和原请求消息匹配。
在多播情况下,则由MC分配多播地址并决定通信模式,经由“通信模式命令“消息告之每个端点。然后,由各端点向MC发送“打开逻辑信道“消息,消息中带有该多播地址;MC根据多播地址将此消息转发给每个接收端点。在混合型会议中,“通信模式命令“消息也同时告之端点至MCU的单播发送信道的通信模式,至于从MC至各端点的逻辑信道的通信模式则由MC向端点发送的“打开逻辑信道“消息指定。
在确定会议型式,并确定需由MC统一指令通信模式后,MC应首先向各端点发送“多点会议”指示消息,端点收到此消息后应等待“通信模式命令“消息到来后,才能启动逻辑信道的打开。
“通信模式命令“消息规定了会议中所有会话的参数,包括:RTP会话标识、关联RTP会话标识、终端标记、会话描述、会话的数据类型(即媒体类型和编码方式等)及媒体信道和媒体控制信道的单播或多播地址。整个消息定义了一张完整的会议通信模式表,每个表项定义一个会话,指示端点打开一个发送逻辑信道。如果表项含有终端标记,则是对指定端点的指示;如果表项不含终端标记,则是对所有端点都适用的指示。终端标记定义为MCU号+终端号。
现设某多点会议有3个端点:A、B和C,采用混合型会议,多端点音频信号用单播方式发往MCU,经集中混合后送往各终端,视频信号用多播方式直接发送各端点。MC为各端点分配的发送媒体信道和媒体控制信道的地址如表5.14所示,表中UCA表示单播地址,MCA表示多播地址。
表5.14 多点会议逻辑信道地址
向各端点同时发送的“通信模式命令“消息中的通信模式表如表5.15所示。
表5.15多点会议通信模式表内容
在通信过和中,MC也可用“通信模式命令'消息告诉端点向个新的地址(如新加入端点)发送媒体流;或者指示端点改变通信模式,即对某一己用的媒体信道给予新的通信模式,此时原有信道需关闭,重新执行新的信道打开过程。
在多播情况下,接收端点会从同端口收到来自不同源的RTP流,在处理时需要予以识别。为此,H.245规定端点在发送“打开逻辑信迶“消息时,应将MC分配给它的终端标记置入逻辑信道参数的源字段;目的地字段空缺,表示该信道的媒体流是多播流。同时,约定源端点发送的RTP流的源标记SSRC的最低字节取为该端点终端标记的最低字节。这样,目的端点收到RTP流后,通过比较SSRC和逻辑信道参数源字段的最低比特就可判定该媒体流的所属逻辑信道。
在多点会议中,各终端可能会以不同比特率发送信号。为f使发送能力和接收能力匹配,并使各个终端地位平等,MC可以通过发送“流星控制命令“消息来限定各终端的发送比特率。如有新的终端加入会议,MC将向其发送“多点会议”指示消息,要求它遵从比特率均等的安排。
在集中刮多点会议中,MP被认为是可信任实体。它可以将来自各端点的信息流解密,进行必要的处理,然后将处理后的复合信息重新加密后送往各端点。
H.2:45专门定义了一组会议请求及响应消息和一组会议命令消息,供MC在通信进行过程中对会议进行控制。例如,在会议中,终端可以请求参会终端清单、充当主席、退出会议等,MC可以要求终端输入口令、终端标识,命令结束会议等。这些消息大都取自相关会议标准的要求,其含义比较明显,不再赘述。
如前所述,特殊型多点会议是由点到点会议扩展而成的。扩展方法有两种:一是由参会的任一端点向另一端点发起呼叫,邀请(invile)其加入会议。二是由另一端点向会议中的某`·端点发起呼叫,请求加入(join)会议。根据MC所在位置的不同,又有两种不同的估令过程:如果MC位于某个端点中,则为呼叫信令直接选路模型,其H.245控制信道拓扑结构如图5.45所示。如果MC位于网闸中,则为呼叫信令网闸选路模型,其H.245控制信道拓扑结构如图5.46所示。图中,端点1和端点2为初始点到点会议的参会者,端点3为扩展进入的端点,所有扩展过程都必须通过与MC相连的H.245控制信道完成。
图5.45 特殊型多点会议信令直传直接选路模型
图5.46 特殊型多点会议信令转接模型
设端点1发起创建至端点2的点到点会议,其信令过程为:
①端点1向端点2发送Setup消息,消息中包含会议标识CID=N,会议目标=创建。
②端点2根据情况,可以做出以下选择:
.如果愿意加入此会议,则回送Connect消息,CID=N。允许一个端点同时参加多个会议,只要N和已参加会议的CID值均不同即可(即不能二次加入同一会议)。
.如果端点2正在参加CID=M的另一会议,不可能同时参加两个会议,则回送ReleaseComplete消息,理由为“在会议中"。或者可以请求端点1加入CID=M的会议,此时,端点2向端点1发送Facility消息,性能理由为"呼叫选路至MC",并给出CID=M会议的MC所在端点的呼叫信令信道运输层地址。
.如果不想参加此会议,则回送ReleaseComplete消息,理由为“目的地忙"。
③如果端点2愿意加入此会议,端点1利用其Connect消息中传来的H.245控制信道运输层地址建立至端点2的控制信道。
④在控制信道上交换如下H.245消息:
.端点之间交换“终端能力集“消息,确定H.245版本号,以便正确分析接收的消息。
.利用H.245主从确定过程,确定端点2为主机,其上的MC为主MC。端点2向端点l发送“MC位置指示“消息。主MC可以现在就激活,或者在用户启动多点会议功能时激活。
.端点2向端点l发送“终端号分配“消息。端点1使用所分配的16比特号码中的8比特终端号码(不是8比特MCU号码)作为它发出的RTP流中SSRC的最低8比特,藉此识别该RTP流是从端点1发出的。
.由于接收方能力已从“终端能力集“消息中获知,因此可打开端点1和2之间的逻辑信道,同时发送关于每对音频和视频信号的"h2250最大斜偏指示“消息。
需考虑两种情况:激活MC所在端点(端点2)邀请和非激活MC所在点(端点l)邀请。
①端点2向端点3发送Setup消息,CID=N,会议目的=邀请。
②端点3根据情况,可以作出以下选择:
.如果愿意接受邀请参加此会议,则向端点2回送Connect消息,其中CID=N。
.如果拒绝邀请,则回送ReleaseComplete消息,理由为“目的地忙"。
.如果正在参加另一个CID::::M的会议,可向端点2发送Facility消息,请求端点2参加此会议,性能理由为"呼叫选路至MC”,并给出CID::::M会议的MC的运输层地址。
.如果收到的Setup消息中的CID值和端点3正在参加的会议的CID值相同,则回送ReleaseComplete消息拒绝,理由是”已在会议中”。
③如果端点接受邀请,则端点2利用Connect消息中提供的控制信道运输层地址建立至端点3的H.245控制信道。
④在控制信道上交换H.245消息:
.在MC和终端3之间交换“终端能力集“消息。
.利用主从确定过程确定端点2仍然是主MC,主MC向端点3发送“MC位置指示“消息。
.MC向所有3个端点发送“多点模式命令“消息。该消息的作用是命令各端点遵从MCU发出的通信模式请求或命令。
.MC向端点3发送“终端号码分配“消息。端点3据此确定其发送RTP流的SSRC最低字节。
.端点可以向MC发送“终端清单请求“消息,MC回复“终端清单响应“消息,告之所有参会端点的名单。
.只要有新的端点(如端点4)加入会议,MC就要向端点4发送“终端号码分配“消息,并向端点1、2和3发送“终端加入会议“消息。
.只要有端点离开会议,MC就要向其它所有端点发送“终端离开会议“消息。
.MC向所有参会端点发送“通信模式命令”。
.端点1和2在点到点会议中建立的逻辑信道如果和“通信模式命令“消息中规定的模式不符,则应关闭这些逻辑信道。
.按“通信模式命令”的要求,打开逻辑信道。图5.47示出上述邀请的成功呼叫建立信令过程。
①端点1向MC(端点2)发送Setup消息,CID=N,会议目的=邀请,但呼叫引用为一个新的CRV值,表示是至端点3的新的呼叫,消息给出端点3的运输层地址。
图5.47MC发起邀请信令过程
②端点2向端点3发送Setup消息,CID=N,会议目的=邀请。
③在呼叫信令过程中,端点2将来自端点3的信令消息,包括Connect消息,转送给端点1。
④和上例一样,端点3可以接受或拒绝此邀请。
⑤在端点2和3之间的呼叫建立过程完成后,端点2应向端点l发送ReleaseComplete消息。
⑥如果端点3接受邀请,端点2利用Connect消息中提供的控制信道运输层地址建立和端点3的H.245控制信道。
⑦在控制信道上交换H.245消息,和上例相同。图5.48示出上述邀请成功的呼叫建立信令过程。
同样也有两种情况:加入端点(端点3)呼叫激活MC端点和呼叫非激活MC端点。
①端点3向端点2发送Setup消息,CID=N,会议目的=加入。
②如果消息中的CID和MC中某个激活会议的CID相同,端点
2将根据情况执行相应操作:
.如果允许端点3加入此会议,则回送Connect消息,CID=N。
.如果不允许端点3加入此会议,则回送ReleaseComplete消息,理由是“目的地忙"。
-
图5.48非MC发起邀请信令过程
③如果CID和已有会议CID不匹配,端点2回送ReleaseCom-plete消息,理由是“不正确CID”。
④如果允许加入,端点2建立至端点3的H.245控制信道。
⑤如前例交换H.245消息。
①端点3向端点l发送Setup消息,CID=N,会议目的=加入。
②端点1回送Facility消息,性能理由为“呼叫选路至MC",给定端点2的呼叫信令信道运输层地址,CID=N。
③端点3释放至端点1的呼叫,重新启动至端点2的呼叫,请求加入会议。其后过程和上例相同。
此模型假设网闸选路转接呼叫信令和H.245控制信令,网闸包含MC或MCU。首先按照一般呼叫建立过程建立起点到点呼叫。然后网闸和两个端点进行主从关系确定,如果其“终端类型”值比两个端点都大,则为主MC,否则某一端点为主MC。
图5.49 经由非MC端点加入会议信令过程
设网闸包含激活MC。端点1邀请端点3加入会议,其呼叫信令过程如图5.50所示。
图5.50网闸选路邀请信令过程
①端点1通过网闸向端点3发送Setup消息,CID=N,会议目的二邀请,呼叫引用CRV为新值。
②网闸(MC)发送Setup消息至端点3。其后转发来自端点3的消息至端点1。
③端点3接受邀请,完成至网闸的呼叫建立。其后,网闸向端点1发送释放完成消息。
④网闸建立至端点3的H.245控制信道。
⑤至此,所有端点的控制信道都与MC相连,经此交换H.245消息,实现MC对会议的控制。过程同前例。
设端点3向端点1发起呼叫,请求加入会议,但激活的MC在网闸中,并不在端点1中。其信令过程为:
①端点3通过网闸向端点1发送Setup消息,CID=N,会议目的=加入。
②网闸判断CID值和已有会议标识相同,则:
.如允许端点3加入会议,则直接向端点3回送Connect消息,CID=N。
.如不允许端点3加入,则向端点3回送ReleaseComplete消息,理由为“目的地忙"。
.网闸可以将Setup消息转发给端点1。此时,端点l可以回送Facility消息,指示“呼叫选路至MC",或者回送ReleaseComplete消息。
③如果允许端点3加入,则网闸和其建立H.245控制信道。
④在控制信道上交换H.245消息,实现MC对会议的控制。
最后说明一点,为了便于会议识别和用户加入,协议允许会议使用别名。此时,在创建点到点会议时,主叫发送的Setup消息除了给定CID外,还在“目的地地址“单元中置入会议别名,MC将存储二者的映射关系。任一端点请求加入该会议时,向MC发送的Setup消息中,将在“目的地地址”中标明会议别名,置CID=O,表明不知道会议标识。MC:在回送Connect消息时告之会议的CID值。
下一篇
通信知识
协议功能和设计思想RTP实际包括两个协议:· RTP本身:用以传送实时数据。其功能是提供净荷类型指示(即数据类型和编码方法)、数据分组序号、数据发送时戳和数据源标识。接收端根据这些信息可以正确地重组原始信号。在视频解码时,还可以根据序号判定接收分组在数据流中的位置,从而不一定完全按顺序解码。· RTCP:用以传送实时信号传递的质量参数,提供QoS监视机制;同时还可传送会议 ...
查看更多
分享
一、云对讲和可视对讲的区别云对讲和可视对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通信系统,它们在技术实......
2025-04-01
一、云呼叫平台概述云呼叫平台是一种基于云计算技术的通信解决方案,它允许企业通过互......
一、云呼系统概述1、云呼系统的定义和功能云呼系统是一种基于云计算技术的呼叫管理解......